新闻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上海交大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所团队莅临云塑网马鞍山实验基地

上海交大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所团队莅临云塑网马鞍山实验基地

856    2022-08-05 11:57:22   

8月5日,云塑网马鞍山实验基地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团队——付立铭老师带队的上海交大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所团队。双方之前就围绕模具钢的国产替代的开发和市场应用进行过几次讨论。这一次座谈主要是围绕之前的交流,基于双方的优劣势和战略目标而确定一些合作的方向。座谈会上,双方主要围绕模具钢材料的研发方向和研发需求、市场的需求和现状,以及这些领域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结合,展开了热烈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14357_rnk3_2847.jpg

付老师团队在模具特种钢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研究、实践经验。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深感我国的模具钢领域存在很大的问题,譬如标准不统一、钢贸企业对市场的引导影响大于市场实际需求、下游企业对国产模具钢信心严重不足、不能规范合理地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进步提升。如何将军工领域的高端特种钢技术民用化,解决现有模具钢领域中一些小众但具有特殊性能需求的问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通过解决一些核心的关键问题,从而重树行业信心,引导整个行业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地使用模具钢,最终带动以模具为核心生产工具的相关制造业的技术提升。

基于这个想法,付老师团队走遍了全国各地,调研了很多模具钢的制造企业,以及使用模具钢的下游企业,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他们决定S136这款钢材为突破点,进行高性能的国产替代,不同于现在很多不注重性能一味打价格战的国产产品,他们的目标是做到性能和现有进口材料一致甚至部分超过,价格比现有进口材料略便宜的产品。此次同云塑网的合作,就是基于这个目标的一次市场调研。

云塑网团队肯定了付老师团队的想法,并根据云塑网多年来在行业生态积累下的数据和经验,给了付老师更多的建议。

双方结合云塑网现有模具钢产品遇到的砂眼、开裂现象,从市场角度、以塑料件为终端产品的成本经济角度、模具钢应用加工过程角度、模具钢制造过程角度,综合进行了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摒弃了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隔阂,去除了研发和市场、制造之间的障碍,一切以数据说话,一切以终端产品的价值导向为主,开诚布公深入交流,一下子打开了双方的思路,实现了双向的降维打击。

譬如针对付老师团队的研究,云塑网从另外的非技术研发角度,肯定了他们以前的一些猜测,清晰了解到国产模具钢不如进口模具钢的一些特殊原因。不好加工,也可能仅仅是模具师傅错误的操作习惯和推诿责任的一种手段。模具钢价格的高低,只是钢贸企业的利润要求,而不是终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一味的提升性能,或者降低价格,对整个项目的推广,并没有太大的好处。

譬如针对云塑网团队的行业经验,付老师团队也从专业技术角度,肯定了云塑网的一些战略规划。模具钢现有琳琅满目的牌号,五花八门的供应商,并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分类,而是多年来外资、内资制造企业与钢贸企业逐渐演化出的结果。真实的模具钢品质问题并不复杂,而是被部分无良钢贸企业的坑蒙拐骗,导致屡屡出现李鬼打败李逵的事实发生,从而导致为了个别贸易人员多赚几千元,而使一个塑料件项目损失几十万的事情不断发生。但这样的现象明明是可以避免的。

付老师在交流时,谈到了他们的“一百计划。他们希望直接服务一百家模具企业,去除中间环节。通过建立制备的流程化,作业的标准化,形成规范的产品和标准的制造方案,双方去除隔阂,真正起到模具钢的真实价值。通过这一百家的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带动行业的升级改造。

云塑网表示,愿意支持付老师的“一百计划无偿提供模具行业标识解析方案,提供马鞍山实验基地和现有部分合作工厂,帮助在模具钢的制造和应用过程中,形成可溯源的数字化系统,整理模具钢产品的应用制造数据,反馈到开发端,来帮助研究团队更加精准和有效的建立模型,改善生产方案,从而更好地生产塑料件。并协助付老师团队,寻找志同道合、价值观一致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共同推广这一价值观,大家共同携手并进,重塑行业标准。

在座谈中,双方也交流了目前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的现状和未来,以及云塑网对模具行业二级节点的规划。付老师也分享了交大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院的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方向。大家发现,除了在现阶段的一些具体合作外,在未来双方也有很深的互补和合作基础。有了核心技术的需求和支持,云塑网的数字化研究更有底气。有了云塑网数字化的加持和整理,核心技术研究也更有方向和价值。

14446_cpoe_4226.jpg

这是一次基础制造业和新兴技术的有效结合,是在工业互联网工具加持下的产学研合作,是国家产业数字化的具体体现。人们经常会嘲笑高校研究的不接地气,讽刺工业互联网的烧钱和讲故事,但云塑网坚信,只要方向正确,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就会有回报。很多基础研究,都缺乏卤水。时机成熟,只需要那么轻轻一点,看似散漫无根的豆浆,就会变成坚实洁白的豆腐。云塑网希望成为一个桥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塑料件,链接科创团队和传统制造业,重塑行业和生态,以产业报国,为中国制造的2025和未来,奋斗终生。



上海交大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所简介

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所前身——材料科学及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91年;目前拥有固定人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2人,实验师1人,实验员1人。在读博士生15名,硕士生20名。

本研究团队以高温耐热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紧扣国际上节能减排和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潮流,面向以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为代表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叶片单晶高温合金和涡轮盘变形高温合金设计理论和加工技术的研究;面向超超临界汽轮机发电机组和核电机组,开展先进耐热钢强化机理和组织稳定性的研究;以及面向新能源汽车和风力发电,开展高性能永磁材料的研究。利用理论模拟和微结构分析等实验手段,从晶体结构与晶格缺陷和微观组织调控的角度,解析高性能合金及化合物的物质构成和结构特点,探索新型高温强化机理和低成本、高性能化手段,从物理本质上阐明实现高效能源转化的途径。

高性能金属材料研究所具有良好的研究设备和条件,拥有材料设计与计算软件、真空感应熔炼炉、磁控钨极电弧炉、单晶生长炉、真空管式热处理炉、真空热压炉、冷等静压机、垂直磁场压机、X射线衍射仪 、劳埃衍射仪、电子高温持久蠕变试验机、高温拉伸试验机等材料设计制造及表征的相关实验硬件。这些条件为相关材料的研究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研究所长期承担国家和地方政府重要研究课题,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如:宝钢、上海电气集团、日立金属、华能集团等密切合作,在镍基合金以及先进钢铁材料的研发、测试与评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曾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发明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近期主要研究内容:

1.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成分设计以及高温持久性能的研究;

2. 变形高温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结构均匀性的研究;

3. 700°C以上等级超超临界电站锅炉用含铝奥氏体耐热钢的研究;

4. 钕铁硼晶界扩散技术研究;

5. 超高阻值电阻薄膜溅射用靶材的研制。

付立铭老师简介

2004年~2009年,宝钢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一代先进高强钢的开发、轧制工艺-组织-性能演化智能化模拟研究;

2009年~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从事先进高强韧高锰TWIP钢研发;

2014年03月~2017年03月,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从事先进高强韧纳米晶/超细晶金属材料的研发以及超临界高浓度有机废水深度氧化处理设备特种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

2017年正式加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点研究领域:

(1)先进高性能合金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包括超级高强度合金钢、高性能耐磨合金、耐蚀合金、耐热耐高温合金。

(2)专利工程师:金属材料领域的专利技术挖掘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以及参加国家重大、重点、面上等纵向项目10余项,主持及参加宝武集团、鞍钢集团、日照钢铁、上海电气、中国一汽、国家核电、上海环科院、华能集团-西安热工院等大型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第一作者及合作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及授权专利12项,合著书籍1部,参加撰写并出版美国金属学会ASM Handbook钢铁标准热处理标准手册(2014,,4D卷)。

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中试开发成功3.0GPa高强韧合金钢板材;与某钢铁企业合作开发的“基于成分设计优化和组织调控开发新型先进热轧高强钢”四年实现产业化30余万吨规模;与某特钢合作开发的“超临界高浓度有机废水深度氧化设备专用特种材料”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与某环境科学院合 作开发的“高性能垃圾焚烧炉排片”实现国产化和推广应用。